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首页栏目 >
军旗飘飘
她们在创业赛场守护“军魂”
标签:军旗飘飘 | 来源:中国妇女报客户端
女性退役军人以其特有的坚韧与智慧,在创业路上绽放出别样风采。她们中,有人将军旅生涯锻造的纪律性和执行力转化为企业管理的优势,打造出行业标杆;有人怀揣服务社会的初心,创办社会企业,带动更多退役军人就业。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本刊聚焦女性退役军人的奋斗故事,从她们身上,我们既能看到“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也能感受到“巾帼不让须眉”的创业豪情。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些“迷彩玫瑰”如何在商海竞逐中再立新功,期待更多女性退役军人在“她创业”的广阔天地里续写精彩人生。
“能为战友服务,是我职业生涯最好的荣誉证书。”
顾玲:让战友用上“放心有效的国货”

顾玲在实验室进行产品研发工作。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徐阳晨
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商务区的一间办公室里,北京元知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市西城区妇联执委顾玲站在满墙的荣誉证书前微微出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优秀退役军人、北京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副会长.……这些荣誉称号在阳光下泛着微光。这位退役军医的手指轻轻抚过证书,眼神却投向窗外——那里,是她刚刚送检的新一批产品要去的方向。“华为、海尔等军创企业如此成功,为什么我不能打造中国人自己的‘香奈儿’?”说这话时,顾玲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仿佛身上还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军装。
为战友们制定护肤品
1998年,17岁的顾玲穿上军装,成为原总后勤部的一名通信兵。在部队的20年里,她一步一个脚印从士兵成长为军医,其间先后考入三所军医大学,专攻医护工作。“女兵的出路里,当军医是较普遍的选择。”她回忆道。这段经历不仅赋予她专业的医学背景,更让她了解到官兵们长期训练后面临的皮肤问题——晒伤、冻疮、蚊虫叮咬……这些实战治疗经验,对她以后的产品研发起到了关键作用,也为日后的军民融合开辟了独一无二的技术道路。
2016年,顾玲偶然接触到产自北纬33度的大马士革玫瑰纯露,这是一名军属花业种植基地的产品。“顾玲啊,真可惜,我这么好的纯露,没有再加工技术,都浪费了!”听了军属的心声,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划过:“这种优质、纯净的植物提取物,不就是官兵们最需要的天然护肤品原料吗?”她当即确定了退役后的创业方向——根植纯净有机花田,研发天然、安全的国产护肤品。
2017年,顾玲创办知禾护肤品牌。“品牌的诞生带着鲜明的军人烙印。”顾玲解释其中的深意,“军用护肤品有更为严苛的标准,既要面对不同兵种面临的高原、沙漠、海防、极寒等极端气候,也要经受高强度训练、蚊虫叮咬等带来的考验。另外,还要‘零’过敏。”
不做简单的代加工,从原液提取到科技研发,再到上百次的皮肤斑贴测试,顾玲把打造“拥军护肤”事业放在第一位。“一次,我看到站岗官兵的手,冻裂了大概一厘米长的口子,真的很难受。”为此,她专门找到北京工商大学寻求合作,联合研发专项修护产品“安欣霜”,并第一时间送往新疆边防部队,为了确保产品能经受极端环境考验,她坚持带着产品登上海拔4800米的哨所,即使高原反应厉害,还要坚持观察官兵们使用产品后的效果。
这种近乎执拗的坚持很快得到了回报,2019年国庆阅兵训练期间,顾玲的产品被女民兵队选用,队员们回忆:“每天十几个小时的暴晒,以前会脸红、脱皮,用了这个之后明显好转。”2020年疫情暴发时,很多部队奔赴武汉支援,她不计成本,紧急将10多万元的洋甘菊修护护手霜发放到抗疫一线。“虽然离开了部队,但能为战友们做些事,心里感觉暖暖的。”
如今,知禾的产品覆盖全国多个边防哨所,在国门边的红其拉甫哨所,她带着氧气瓶慰问的照片成了她“社会化拥军”的千里见证。她说:“能为战友服务,是我职业生涯最好的荣誉证书。”
让“社会化拥军”可持续
作为北京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副会长,顾玲一边关爱军人肌肤和健康,一边开发了“知禾+小程序”,为军属提供“一件代发”创业机会。“不能让战友们退役就失业。”顾玲希望女性退役军人、军嫂间的抱团更为紧密。
在她办公室墙上的合影里,十几个穿着迷彩T恤的年轻人正在打包发货,这是她引以为傲的“云仓”团队。这个创建想法源于一次痛心的发现:她身边不少战友退役后陷入就业困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在家待业或者做全职宝妈。
于是,2018年她投入重金自主研发“知禾小程序”,创造性地设计了“零风险”分销模式:退役军人只需支付几千元产品成本,就能获得全套创业工具,而仓储、物流、售后这些“重担”全部由她的团队扛下。这种“一件代发”的轻创业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军属实现了“厨房即仓库”的创业可能。
有军嫂在哺乳期就通过手机完成了第一笔订单,也有退役女兵在待业期间建起自己的“云上小店”。“即使大家都是销售小白,我们也会手把手教大家销售产品。”在小程序里,她专门建立商学院课堂,定期提供培训和指导。
在顾玲看来,别人做电商拼流量,而她拼的是战友间的信任链。在这个链条之中,迷彩色是最硬的通行证。如今,知禾品牌已带动4000人创业,实现人均月收入增长1000元至3000元。
国货靠实力取胜
创业9年,知禾在民用市场依然是“小众”品牌。这一方面源于军转民过程中的阵痛,一方面来源于顾玲的较真。在护肤品行业,化学合成物原料是主流,但顾玲坚持采用更不可控、更易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天然原料,1200朵新鲜玫瑰花才能提取出1毫升精油,其成本可想而知。
“国际巨头垄断配方、本土代工贴牌的‘快消模式’早已成为潜规则。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努力,我们的技术、原料研发水平已经可以和国际一线比肩,但依然困于营销无声。”让顾玲感到为难的是,某些消费“偏见”让好产品也怕“巷子深”。一次护肤品展会上,同成分的产品因贴着英文标签被抢购一空,而知禾的柜台前却较为冷清。“就像当年的国产手机和汽车,总要有人先蹚过‘偏见’的雷区。”她翻看着用户复购数据,其中80%是退役军人、军属群体,“至少我们的战友家属认这个理!”
如今,这位“科研咖”在研发中心和直播间来回奔波。她悉心讲解“花田活性物质提取技术”,把原料溯源过程拍成纪录片。有人笑她“不会玩流量”,她却盯着实验室新出的对比报告:“看,我们的植物萃取数据比某大牌还要高——总有一天,消费者会为真实的数据买单。”
在这个营销至上的时代,顾玲的坚持像一场孤独的行军。但每当有知禾的“老粉”发来“孩子湿疹用咱产品很有效果”的留言,她就觉得,这条“难而正确”的路,还得继续走下去。“香奈儿花了40多年树立品牌,我们才奔赴第一个‘十年计划’的战役。”
采访期间,顾玲正忙着与原空军总医院专家团队开会,计划研发更多特色产品。她笑称:“创业不是人干的活,但如果你热爱,苦也是勋章。”她的初心很朴素——让战友和老百姓用上“放心又有效的中国货”。
“部队教会我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啃硬骨头’的韧劲。
郑静:从戈壁核研到拥军先锋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田梦迪
“在马兰基地的每个夜晚,戈壁滩的风声都在告诉我:你做的是一份神圣的事业。”30多年后,郑静坐在北京市爱国拥军促进会的办公室里,谈及那段在核试验基地的岁月,眼中依然闪烁着当年的光芒。这位曾在罗布泊戈壁研发核爆监测软件的女军官,如今是数百万退役军人信赖的“拥军管家”——她创办的惠军生活平台,已成为全国社会化拥军的标杆。
核试验基地写下青春答卷
1991年,21岁的郑静背着行囊踏上了前往新疆罗布泊西北方马兰基地的路途。这片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戈壁滩,是我国唯一的核试验基地,也是郑静心中“神圣而神秘”的理想之地。郑静出生于军人家庭,父亲是抗美援朝老兵,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的经历让她对军营有着天然的亲近感。“父亲常说军人的价值在于奉献,这个信念从小就刻在我心里。”郑静回忆道。
作为军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郑静肩负着核爆放射性物质遥测软件研发的重任。刚到基地时,孔雀河又苦又涩的咸水让她第一次体会到环境的艰苦——“洗完衣服会留下一层盐渍,洗脸时皮肤都觉得紧绷。”但比起生活的艰难,更具挑战的是技术的空白。当时计算机编程语言应用有限,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在核试验实践中远远不够,郑静只能拜托北京的同学寄来最新资料,在前辈的指导下硬啃技术难题。
“核试验是不可逆的,软件不能有丝毫bug(漏洞)。”这是郑静给自己立下的铁律。无数个夜晚,她和团队在实验室里反复调试程序。第一次参与核爆试验时,年轻的她手心里攥满了汗水,紧张地盯着屏幕等待结果。当程序成功运行、数据准确传回的那一刻,自豪感瞬间淹没了所有疲惫。“看着试验成功,想到自己的工作能为国家核事业添砖加瓦,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她的语气难掩激动。
在马兰基地的5年,郑静和团队自主研发的核爆放射性物质遥测软件获得专家认可,为我国核试验数据采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1996年回到北京后,她并未停下钻研的脚步,考取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全程参与军人保障卡信息系统研发,成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骨干。三十载军旅生涯,她收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项荣誉,更锤炼出“敢拼敢闯、严谨务实”的军人品格。
“全能学生”打造360度拥军服务平台
2018年,服役近30年的郑静光荣退役。此时互联网经济已蓬勃发展,京东、淘宝等平台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军人和退役军人的社会化服务却仍有空白。“我学了一辈子计算机,能不能用技术为战友们做点实事?”这个念头让她萌生了创业的想法——打造一个专为军人、退役军人及家属服务的社会化拥军平台。
从军队科技专家到创业新人,角色的转变充满挑战。郑静和几位退役战友拿出全部退役补贴作为启动资金,注册成立了北京国兴惠军科技有限公司。“部队里项目有经费、有流程,创业却要从零学起。”她笑称自己成了“全能学生”,抱着劳动法、税法书籍啃,跑遍北京各区拜访企业谈合作。
惠军生活平台的起步并不容易。郑静坚持“公益为先”的原则,商家入驻零费用,平台商品价格必须低于主流电商。为了让退役军人创业产品走出大山,她带队深入农村考察养殖基地、粮食产区,把战友们的蜂蜜、杂粮等产品搬上平台;为了争取更多优惠,她一次次与连锁企业谈判,用诚意打动海底捞、同仁堂、北汽集团等3000多家企业入驻。
惠军生活平台发展的路上,少不了磕磕绊绊。一次,一位退役军人在合作餐厅未能享受优惠,郑静连夜核实情况,发现是门店新员工培训疏漏。她亲自向战友道歉补偿,随后建立起定期培训、动态监督和退出机制。“拥军承诺必须说到做到,任何疏忽都是对军人的不尊重。”她要求所有入驻商家签订盖章的《拥军承诺书》,公示优惠政策接受社会监督,这一创举成为平台的鲜明特色。
2022年,惠军生活平台被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指定为北京市社会化拥军服务平台,服务领域拓展到就业创业、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23个方面。从最初的线上商城到如今涵盖“吃穿住行、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体系,平台注册用户数百万,累计提供近百万次优惠服务,总价值超千万元。同年,郑静协助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举办首届北京市社会化拥军服务成果展交会,吸引140余家社会组织参与,让社会化拥军理念深入人心。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2023年,北京市爱国拥军促进会成立,郑静当选首任会长。身兼平台负责人与协会会长,她的担子更重了,但脚步也更坚定了。“社会化拥军不是孤军奋战,需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她带领协会开展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学校设立50万元教育基金,联合高校开设退役军人学历提升班,让拥军爱军落到实处。
在郑静看来,平台的成长与个人的成长早已融为一体。从核试验基地的“技术新兵”到军队信息化专家,严谨细致的科研态度让她在平台管理中精益求精;军旅生涯培养的全局思维,让她能协调各方资源推动社会化拥军。“部队教会我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啃硬骨头’的韧劲。”她笑着说,现在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作息,每天清晨规划工作,深夜复盘总结。
惠军生活平台上的一个个温暖故事,是支撑郑静前行的动力。三里屯拥军活动中老兵激动的泪水,军地鹊桥会上30多对青年成功牵手,海底捞13万桌拥军优惠背后的笑脸,都让她觉得所有付出都有意义。“有位战友说,在平台上买东西不仅省钱,更感受到了被尊重的温暖。这就是我们想做的——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未来,郑静计划深化与高校的合作,为退役军人打造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动跨区域合作,让拥军优惠在全国范围内互联互通;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匹配就业需求,助力战友们更好融入社会。她希望有一天,军人优惠不再需要反复出示证件,而是融入日常的举手投足间,成为社会文明的自然流露。
- 分享:
- 编辑:杨蔚然 ????2025-08-0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