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妇联 >
新闻板块 >
发展工作
巾帼培训赋能乡村振兴 创新实践书写共富新篇 ——2025年烟台市乡村运营管理培训助力女性带头人成长
标签:发展工作 | 来源:烟台市妇联
盛夏时节,暑意正浓,比天气更火热的是烟台市乡村振兴的蓬勃实践。来自烟台各区市的120名乡村好青年和巾帼致富带头人齐聚招远市大户庄园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参加2025年烟台市乡村运营管理首期培训班。这场为期7天的培训,既是烟台市深化“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的关键举措,更是当地探索“党建带妇建、妇建促发展”模式的生动缩影。
“精准滴灌”培育乡村“领头雁”
“课程既有惠农政策解读,又有创客达人实操分享,连村庄建设案例都成了教材,这样的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开班仪式上,莱阳市乔丽洁兴奋地翻开培训手册,作为烟台市妇联重点培养的“女致富带头人”,她口中的“精准滴灌”,正是此次培训的鲜明特色。
据烟台市妇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本次培训创新采用“三阶赋能”体系:前期通过问卷调查精准匹配学员需求,中期设置“政策理论+实操技能+案例研讨”三维课程,后期建立“导师结对+项目孵化”跟踪机制。通过团市委、市妇联、市农广校多部门联动,制定“女性成长套餐”,培训还创新“临时党支部+班委”管理模式,由学员王骁谚担任支部书记:“我们每晚组织小组讨论,把白天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发展的具体方案。”
这种精细化培养模式成效显著。招远市妇联带队工作人员说:“烟台市妇联组织的乡村振兴各类培训,通过‘解难题’‘赋新能’,让更多乡村女性在产业发展中挑大梁、在乡村治理中显身手,让巾帼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绽放光彩。”
“实战教学”破解产业难题
在大户陈家培训基地的现场教学环节,参训学员实地探访了全国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招远市大户庄园农林专业合作社。万亩高端水果生产基地实现了滴灌、水肥一体化、土壤墒情监测全覆盖,基地几位女技术员正通过手机APP远程调控系统。这种“课堂讲授+基地实操”的模式贯穿培训全程,24个学时的现场教学覆盖了智慧农业、特色种植、电商直播等多个特色产业场景。
“过去种地靠经验,现在靠数据。”招远市大户庄园农林专业合作社专业讲解员姜明珠,指着智慧农业大屏介绍。为带领更多女性适应这一新形势,烟台市妇联与农业农村局联合打造的“巾帼科技助农兴农直通车”平台。2024年以来,该市已开展10场科技直通车活动,惠及群众23万人。
针对女性创业者的需求,培训还设置了“她经济”专题板块。莱州市泽润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姜娜在参观招远市齐山蜜薯小镇后深受启发:“招远市齐山蜜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杨旭娜,依托合作社探索种植蜜薯,还把很多农村留守妇女、困难妇女招收到合作社来,带领姐妹们致富增收。回去后,我们也要向她学习,根据自身特色,积极带动姐妹们开展食用菌种植,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沉浸式体验”绘就共富新图景
傍晚的培训研讨会上,一场关于“妇女如何在乡村旅游中发挥作用、增收致富”的讨论热烈展开。蓬莱区登州街道三里沟村两委委员、妇联主席王艳瑛分享了她带领村里的姐妹们通过乡村旅游中担任讲解员、在民宿担任工作人员、为民宿提供面食等实现就业增收的经验,引发了学员们的热议。
这种“小切口”撬动“大发展”的案例,正是烟台市“百千万激励工程”的实践成果。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烟台巾帼正以独特的智慧和担当书写精彩篇章。走进龙口益康苑家庭农场,直播团队正在通过手机直播向全国客商介绍农场及产品,在这里,学员们参观了直播间,现场学习了直播流程、注意事项等。农场负责人路向梅自己也坚持在抖音等平台创作和拍摄短视频,提高农场的知名度。她向学员们介绍,“龙口益康苑家庭农场通过规模化种植、集约化栽培管理、专业化储存、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和品牌化销售,实现了传统农业向‘互联网+农业’发展。”这样的场景,正是烟台市妇联培育女性致富带头人的生动注脚。
“乡村振兴需要激活每一个‘她’。”烟台市妇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通过构建“培训孵化—资源对接—市场开拓”全链条服务体系,越来越多的乡村女性正从“旁观者”变为“主力军”。(烟台市妇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