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女主角
一个衢州阿姨的“文艺梦 ”
标签:女主角 | 来源:衢州日报
从一名北漂的保姆,到精通书法、绘画的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今年58岁的毛美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毛美仙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五十都村。她做过服务员,也做过保姆。直到48岁“退休”回家,她才终于有时间全身心投入,追逐自己的“文艺梦”。
这个梦里,不仅有她自己,还有她的家乡和留守在村子里的妇女、儿童。

回村的前20年 我几乎都在外面务工
这几天,我正准备去广西义教。那是浙江师范大学一名教授发起的活动,他去年在网上看到我在村里做公益教学,就联系上我,邀请我参加他们的活动。
我非常开心地答应了,我本就乐衷于公益事业,再加上我可以把家乡的农民画带到那边,教那边的村民画农民画,也是宣传家乡的好事情。
去年,我在广西呆了一周时间,今年计划再呆一周,我非常期待去那看看,一年时间,农民画有没有真正地“生根发芽”。
说起我在村子里做的公益教学,那是我回村第一年,也就是2016年在村里办起来的。
在回村之前的20年时间里,我几乎都在外面务工。去过温州、杭州、上海,最后在北京一户人家家里做保姆。这一干,就是12年。
在北京那些年,我每次回家过年,都觉得村里缺少一点文化氛围,与北京的差距真的很大。从那时起,我就在想,我以后要把村里文化提上去,这是我当时的一个愿望。

回到村里后,我就把自己想在村里免费教书法、画画的想法告诉了村书记,他非常支持我,还为了这件事专门喊来村“两委”开会。大家一起讨论,把教学地点定在了村文化礼堂。
村里一下传开了,说文化礼堂可以免费学毛笔和画画,很多孩子都来了。最多的时候有三四十个孩子,我有些措手不及。
2017年,我创办了五十都书画社。
每到周六和周日下午,我的公益课就开课了。有村里的孩子,也有家长,我手把手教他们。毛笔就从基础的笔划“正大光明”四个字练起,“正”是练习横竖笔划的,“大”是练习撇捺笔划的,“光”锻炼的是上下结构的技法,“明”是左右结构。
一开始很多家长不理解,觉得每天把孩子送来,一直在写这四个字太无聊了。直到有些孩子练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告诉家长,“老师是对的。”因为这几个字能写好,50%的字都会写好了。
在村里学了毛笔字的孩子,在学校里也经常受到老师们的夸奖,夸他们写字工整,还有的孩子在学校毛笔字比赛里获了奖。现在,来我这学毛笔字的孩子中,年龄最小的才读幼儿园大班。
我的愿望也逐渐实现了。不仅是孩子,还有留在村子里的妇女,也跟着我学了毛笔字。像范小君和毛为仙,她们都是50多岁了,有空也会来写毛笔字。
保姆还会教书法?
很多人会问,保姆还会教书法?那会很多村民也不理解,觉得我不行。其实,我在北京12年,不仅做保姆,还学会了书法。
我学书法的机会主要来自我带的那个孩子。
一次,我在街上看到书法培训机构在做活动,对方打出广告语“30小时速成,一手好字点亮人生”。我一下被戳中了,就了解了情况,并转告了孩子的妈妈,推荐孩子去学学毛笔字。
孩子的妈妈很信任我,去培训机构了解一圈后就报名了,接送孩子上书法课的任务就落在了我的头上。
许多家长可能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就走了,但我就一直在那等。因为我发现,他们上课时写毛笔字非常有意思,我舍不得离开。
“毛姐,你也在边上写写。”一段时间熟悉了之后,培训机构的校长有次突然这样跟我说。
“我没钱交学费。”因为那里的学费非常贵,我根本支付不起,所以我就跟校长坦白了。
“不要你钱。”那个校长说。
我可高兴了。我还是读书时候写过毛笔字,那会我写的字经常被老师打星号,意思是写得好,所以写毛笔字让我很有成就感。
后来,我就跟着孩子一起学。老师教他,我就在边上听。最开始的时候,一提起毛笔我的手就会发抖。
但因为喜欢,我在家就经常自己练习。孩子写作业时,我就在边上写毛笔字。
我墙上挂着的这幅“精气神”,就是我自己写的。那是我第一次写这么大幅的字,一直不敢下手,还是那位校长鼓励我,叫我大胆落笔。
没成想,我一口气写了下来,校长说写得还不错,我就带回老家装裱了起来。不过现在看过去,落款那写得不是很好。
孩子在培训机构学了五六年毛笔字,我也跟着学了五六年。后来培训机构还聘请我当了助教,帮着他们招生。我之前提起的教村子里孩子写“正大光明”,就是这家培训机构学来的教学方法,这是他们比较创新的方法,既不会让孩子只写笔划很枯燥,又能学到基本功。我自己很受益,所以也把这个方法带给村里的孩子。
“老师,您是画家吗?”
我不仅喜欢写字,还喜欢画画。在北京那些年,我非常幸运,不仅学到了画画,还遇到了著名画家王挥春老师,他在业内被誉为“重彩花鸟画的泰斗”。

王挥春老师与我的雇主同住一个小区,所以我经常会在小区散步时见到他。
我那会不知道他到底是谁,只觉得他整个人的气质非常像一位艺术家。见到过好多次,我都不敢上前打招呼,直到有一次,我鼓足了勇气走到了他面前。“老师,您是画家吗?”我小心地问。
王老师人非常好,他很热情地回答了我,还跟我聊了几句。我才知道,他不仅是画家,还非常有名。
那段时间,我刚好在自学画画。
可我不会画画,我买了一本书学画画,还在网上找运笔的视频。大概一个月后,我才敢提笔画,画出来的就是我挂着的这幅《江山如画》。
这幅画有部分是临摹的,有部分是自己想象的,我喜欢绿色,就用了绿色去画山,而不是像传统山水画那样用墨色。有次我又在小区里遇到了王挥春老师,我就问他能不能帮我看看我的画?
他答应了,跟我约了见面的时间,让我把画带去他的画室。
能进画家的画室,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了;能让他帮着点评我的画,更加荣幸。
我把《江山如画》铺在他画室的桌子上,王老师第一眼看到还是有些惊讶的,问我是哪里学的画画,我说我刚开始自学,他鼓励了我一番。
王挥春老师是我画画路上的一位贵人,因为他的鼓励和提点,我才意识到,我还可以画画。之后,我一有时间就画画,还开始学着临摹王老师的作品。
农民画就该农民来画
正式“退休”回来前,我在网上看到余东农民画的报道,便联系到了余东农民画家协会会长郑利民老师,提出我想加入协会的想法。
郑老师看了我之前的作品,答应了。但其实农民画和我之前画的山水、花鸟画相差很大,创作思维上也要有所改变。
最初期,我画的人物还不如小朋友画的,幸好有郑利民、蓝根良等老师的帮助,他们不吝赐教,加上自己不断看展览、看农民画册,不断摸索,才慢慢有所进步。
这张采棉花的丰收图是我画的第一幅农民画。这是村民们劳作的一个场景,也是我儿时帮着家中大人收棉花的回忆。我画了两天两夜,本想参加一个农民画展,但没有被选上。现在看,确实画得比较粗糙,但我很珍惜,因为这是我的农民画首作。
拿起画笔画农民画之后,我开始更加关注农村生活。我们现在的农村不仅环境优美,文化生活也很丰富,村民们生活得很幸福。我就想把这些画进农民画里,通过我的作品让更多人知道。

我家楼下就是村里的篮球场,从我的画室看下去,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年轻人在打篮球。我就把这个画面画了下来,取名《小康体育村》。这件作品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文化礼堂》等作品一同在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展出。
根据家乡的特色,我还画了《橘子丰收》《共同富裕》《盛世欢歌》等作品。《共同富裕》和比赛现场创作的《美丽乡村》在今年全省农民画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在创作农民画时,我会有意识地在画面中融入家乡的场景,像前两年画的作品《大寒》,画的是沟溪乡余东村和余西村隔溪相望,溪两岸都很热闹的一个场景。还有这幅画,我画的是妈妈在做草鞋,这是过去农村的故事;还有放羊的、做裁缝的场景,我画了很多,很多画还没有对外公布过。
还有一件对我、对农民画都很有意义的作品,叫《余东画村迎亚运》。这件作品是郑利民老师主创,我和郭尧胜、余云梅、郑位良等人共同参与完成,画的是余东村的地标性建筑物和村民载歌载舞迎亚运的样子。这件作品得到了杭州亚组委的青睐,不仅在杭州亚运会博物馆公开展览,还被永久收藏。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总是非常有趣的。无论是画画还是写字,过程都会让我心情愉悦。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村民加入其中,让下一代受益;也希望通过我们的画笔,把我们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的乡村故事宣传出去。(衢州日报)
- 分享:
- 编辑:姚改改 ????2025-08-03
评论